目前分類:社會人文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DSC_3057-1  

八仙塵爆傷患家屬要求志工能幫傷者餵飯、要美容院來病房洗髮免費等的服務,志工和醫護人員對此事的不滿稍微紓解了曾經困擾我的相關事件。我曾滿懷熱情的當過短短幾年的看護志工,雖然還是喜歡這類工作, 但目前碍於比利時志工的工作時間沒有彈性而未再持續。

當重症病人的長期照護志工並不容易,往往越熱心的志工,將承受來自病患和家屬的要求越多, 本來是自願的工作, 變成精神的負擔, 這種熱情很容易被消耗殆盡。

如果只是每周一次,做例行的工作,如:推輪椅,陪散步聊天或餵飯,這可以是輕鬆愉快的。重症患者自已或家屬因面臨突發的變故,身心倍受壓力,往往在信任一位志工之後,會把負面的情緒大大喇喇地傾倒在志工身上,並責怪加埋怨,他們當然不是故意如此,只是眼前只有一個你可以讓他釋放心裏的恐懼和不安。志工要有這方面的心理準備。

志工不同於醫護人員, 志工只能幫助病患並減輕家屬照護的負擔,讓家屬有喘息的空間,雙方都必須有一個共識: 志工不是傭人也不是醫護人員, 志工不能也不會取代後兩者的角色。病人尤其容易對志工產生依賴心理, 更壞的情況是, 徬徨中的家屬也會有依賴志工的渴望,志工可以傾聽但不是心理治療師, 志工應該誠實告知自已的工作範圍, 不做超過自已能力所及的事。志工是長期的投入, 因此保持自已的元氣很重要。病患及其家屬有時因為全神貫注在應付變局上, 他們會忘了志工也有自已的生活, 有自已的家庭和工作, 時間和精力都有限。

遇過一位病患,她對志工推心置腹後, 會想辦法把志工的生活與自已綁在一起,她會希望志工變成她家庭的一份子,她會想要知道志工的生活作息, 家庭裏的各種喜慶都依此作息安排,目的是可以邀請志工參與, 甚至旅行也要求同行,病患一廂情願的把志工當親密的家人對待,但是, 志工未必願意被當成是親密的家人, 志工只是給需要的人一個適時的援手, 而且有時他們不只照顧一個人, 有些人因為是單身, 所以工作以外的時間就去當志工。

有位志工朋友曾告訴我一些不愉快的經驗: 她所照顧的病患及其家屬本來還能應付變局,但因為志工總是做了超過她應該做的,她會在泡咖啡時順便洗碗, 清理流理台, 本來她認為這是舉手之勞,但接著家屬會希望她也去換床單或吸塵...她越來越覺得不對勁, 因為她不是受雇來做家務的,她原只是要在旁協助病患練習走路,一起散步聊天,好讓其家屬有半天的休息。

半年後, 家屬自已開始酗酒, 這令她十分為難, 因為她並沒有要照顧一位病患郤又同時要扶持喝醉的家人,有時家人因為喝酒過量, 忘了隔天病患必須回院作的檢查, 就打電話給志工,但志工有自已的工作, 不可能隨時為病患請假,像這種太密切的關係,非常不利於長期的投入。志工是一個獨立的個人, 志工只是他們的人生角色之一,病患及家屬不能占據他們的生活空間只用來服務自已, 天助自助者,如果家屬也厭倦照護的責任, 非親非故的志工並沒有義務擔負。她由此事得出一個結論:很可能是因為她做的太多, 超過了她應當做的,所以家屬有時間去喝酒。如果家屬沒有志工幫助,他可能更會集中心力在努力求存,度過難關。志工自已要把握一個分寸,自已的生活若太受干擾, 志願協助的工作便無法持久; 合作但不成為負擔,也不變成別人的救生圈,三方的正向能量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瑪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103773_7324739100_n  

這在台東大武山我的部落,紅色的農作物叫"紅藜",也稱"藜麥",是台灣的原生種植作物每到五月,是小米和紅藜收成的季節,兩者都是原住民的傳統作物,因其耐旱的特性,在乾旱期,作物欠收時,小米和紅藜就是最好的救命糧食,並因富含澱粉酵素,原住民用它們作為釀酒的酒麴原料 

66310_7154_n

 它也被用來當作頭飾,或帽緣裝飾紅藜的蛋白質含量不遜於牛肉,易於被人體吸收,是素食者最佳的蛋白質替代來源, 目前找不到可相比擬的食物專家稱:"紅藜的鈣含量是稻米的50倍、鎂含量是燕麥的2.3倍、鉀含量為燕麥的12倍、膳食纖維則高達地瓜7倍、是燕麥的3.4倍,紅藜在各種主食之中,營養成份都名列前茅,樣樣兼具,富含全面又極佳的營養價值。"它吃起來比小米硬,易有飽足感,據說是太空人的食材之一

 

10-3667_n

紅藜含有高膳食纖維,它可以增加飽足感,佔有腸胃體積,延長下次進餐時間,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腸道中毒素的停留時間,並吸附毒素是腸道的清潔工、排毒的幫手,降低罹患大腸癌的發病機率。紅藜擁有超高膳食纖維含量,卻不像核果類的脂肪增加身體負擔,是膳食纖維最佳的攝取來源。

 

10367-991600401_n

小米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作物,適合在乾旱並缺乏灌溉的地方生長。它的纖維質溫和滑嫩, 適合胃弱與嬰幼兒食用,它是五穀雜糧中唯一的鹼性食物, 經烹調後仍然是鹼性,可增加自體排毒的功能

文章標籤

瑪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

FRANZ_~1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威廉王子和畫家弗朗茨·克呂格騎馬並行,1836年

 文/余曉平

         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個從蒙昧時代走出來的故事,讀一讀過去,讀一讀周邊發生的故事,或許我們從中可以得到一些啟發。這三個聽來像寓言的故事是否也能給我們一些啟發呢?

      第一個故事:

      清末,法國使臣羅傑斯對中國皇帝說:“你們的太監制度將健康人變成殘疾,很不人道。”沒等皇帝回話,貼身太監姚勳搶嘴道——“這是陛下的恩賜,奴才們心甘情願。怎可詆毀我大清國律,干涉我大清內政!?”  

       評論:大清國人人有病。  什麼病?  做了奴隸而不知道自己是奴隸,還以為自由是病。  林語堂先生曾說過,中國有一類人,身處社會最底層,權利時時刻刻在受到著侵害,卻有著統治階級的思想,處處為統治階級辯護,在動物界能找出這麼弱智的東西都幾乎不可能。

       第二個故事:

       十八個世紀,德國皇帝威廉一世曾在波茨坦建立了一座行宮。 一次,他住進了行宮,登高遠眺波茨坦市的全景,但他的視線卻被一座磨坊擋住了。 皇帝大為掃興。 這座磨坊“有礙觀瞻”。 他派人與磨坊主去協商,打算買下這座磨坊,以便拆除。 不想,磨坊主堅決不賣,理由很簡單:這是我祖上世代留下來的,不能敗在我手裡無論多少錢都不賣!皇帝大怒,派出衛隊,強行將磨房拆了。

       倔犟的磨坊主向法院提起了訴訟。 讓人驚訝的是,法院居然判皇帝敗訴。 並判決皇帝在原地按原貌重建這座磨坊,並賠償磨坊主的經濟損失。 皇帝服從地執行了法院的判決,重建了這座磨坊。

文章標籤

瑪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一個人的生活經驗在多大的程度上影響他的人格? 當我說我喜歡獨處, 是否獨處是由一種不得不的處境,轉為一種習慣?當我說我樂觀開朗,這些我認為的屬性是隨著環境改變的嗎?我所謂的我,是一個隨著經驗和對應此經驗的感受而不斷變化的個體嗎?果如其然,不僅性格決定命運,命運也改變性格。

說起影片中的蘇珊時,不得不提到Wilfred Owen, 他是一戰期間,公認最偉大的戰地詩人之一,他是個虔誠的基督徒。十九歲立志成為一名詩人,就此沈浸在詩歌中。命運郤另有安排。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他在法國南部工作,遠離戰爭的威脅,他的母親從英國寄一份郵報給他,戰地的消息令他產生罪惡感,於是在1915年10月參加志願軍,在英國受訓一年。

 

qBlDIknnYJV_Mpfv_qFklw

 

1916年最後一天, 他被送往法國的西線戰場,數天之內便經驗歷了戰爭的殘酷。他說,那些勇敢的人爭相趕赴一場他們眼中偉大光榮的事業,身著軍裝的威儀令他感到驕傲,到了前線,才發現自己陷入一個大屠殺的泥沼裏。在積水兩英尺深的壕溝裏跋涉,遭受毒氣襲擊,觸目是發臭腐爛的屍體。1916年到1917年歐洲經歷一次最嚴酷的寒冬,他們睡在厚厚的積雪和霜凍中。

他在戰鬥中遭受大炮襲擊,造成"炮彈休克"(shell-shock), 被送到愛丁堡的精神病醫院療養。這期間他開始寫詩,所有使他成名的有關戰爭的詩作, 是在15 個月內寫成的  

文章標籤

瑪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2012-11-13 06:28
qsjX6RN4udZ4ZFeJKHZVkA

應該是黎明前,樹林裏森森然,一行人持著搶械,等待一項祕密行動二戰期間, 一位英國女孩加入法國北部的地下反抗軍,在出使任務中, 結識一名英國情報員

 

該是黎明前,樹林裏森森然,一行人持著搶械,等待一項祕密行動。二戰期間, 一位英國女孩加入法國北部的地下反抗軍

 

 wxBDDE5_1uQo9Pi_DB_WZQ

 

文章標籤

瑪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