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00143

我們都會遇上那樣的時刻:在困頓黑暗中摸索,尋求指引;在痛苦恐懼中渴望安慰、解脫。聽說,尋求神是人類的本能之一,所以神的概念會不分地域和文化而自然產生。某時某地祂被稱為「宙斯」,另一地祂叫「佛陀」、「阿拉」或「耶和華」。

我不確定是否尋求神是人類的天性, 但早期人類會揣測雷鳴閃電的意義,想像季節變換的祕密,也會質疑生命的來去。我是誰?為什麼在這裏?這是人類永恒的疑問。很顯然地,隨著科學的進步, 生命的奧祕被一點一點地揭曉後,我們對神的概念也在逐漸變化中。

我在格友James的"宗教的代價是交出個人自己"這篇文章中,看到網友"世間孤鳥"很有意思的回應:「上帝創造萬物,人類創造上帝。」事實似乎就是如此。不論是佛教、回教、基督教,幾乎每個宗教發展擴大後,都會分裂成不同宗教觀的派別, 我所知道的基督教就有長老會、浸信會、循理會、靈恩派....各教派有各自的禮拜儀式,彼此互不相干,想想這也合乎常理。不同的能力、經驗與心智的人們即使在同一個教派中, 他們對經典的解釋不必然相同,各人也不可避免的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在此信仰內容中斟酌取捨。各執己見的結果就是分裂。連經典的解釋和教條都在隨著時代的改變而修正, 這印證了世間孤鳥說的「人類創造上帝」,狹隘的觀念,就會產生一個偏狹的神。

在形形色色的文化、習俗和觀念的世界, 很難令人信服某一個宗教是唯一的、 絕對的信仰,去相信某一教派對經本的解釋為絕對真理也同樣不可理喻,雖然傳道人會說:「神已經派祂的使者到世界各地去傳道,他們或者曾敲你的門,而你拒絕打開,同時你就拒絕了天堂。」這說法沒有說服力。

一個生長在回教家庭,自小背誦可蘭經的孩子,長大後會信仰阿拉非常自然。我在最困頓的時候,也很自然的向基督祈禱,因為那是我所知唯一的祈禱方式。即使有回教徒向我宣稱:「阿拉是唯一的真主。」我也不太可能因此皈依回教。聽說有人從道教徒變成基督徒,或從天主教徒變成佛教徒, 他們都有自己對宗教的見證, 但並不是因為哪個宗教更純正,而是因為那個宗教更合乎當事人內心的需求。如果尋求神是人類的天性, 那麼神就無法被任何宗教所壟斷。

每個尋找信仰的人,出於不同的理由加入宗教組織, 有些人需要賞善罰惡的神;也有人的神是一個交易的對象,一種供需的關係;有人尋求內心的平靜;有人渴望超自然的神跡。各人對神的形象,多半是依自身的需要而有各自的描繪,這是何以一個嚴厲的神在團體中成形時,被稱為靈性導師或教主的人可以任意在身體或精神上控制並虐待信徒而得到團體的默許, 甚至成為幫凶。這些帶著各種心理背景的人神關係,普遍存在於各個宗教或組織裏,使每個宗教產生一些聖徒,也有謀權圖利的假冒者。冒充靈性導師的神棍並不罕見, 因此,運氣好的話,我們選擇的宗教可能成為心靈的寄託,運氣差的話,它就是一個心靈的綁架者。

不正派的宗教和傳道人, 在一般互動中會令人產生被強迫和控制的不適感, 所以這也不完全靠運氣。 參加任何一個組織或教派需要保持一定的警覺, 雖然他們常常會說:「你需要的是信心而不是頭腦。」我對這句話持保留的態度, 在堅定信仰的同時, 人還是需要一定的辨識力。

Image00127-1

格友揚弦在上一篇的討論中說:「宗教面紗底下那些盲目的追隨者,為什麼會輕易接受操控? 比如陳巧明事件。」

有很大一部分的人投入宗教或靈修團體,是因為現實生活中遇到無法逾越的障礙或不可自拔的痛苦,自我價值感低落又感情脆弱的情況下,人會質疑自己存在的意義,會想尋求一個更高的力量。有一種人格傾向會過份依賴別人替他作決定,事事要人替他作主,在情感脆弱時,這種依賴性變本加厲。據我所知,有些牧師或傳道人會特別鼓勵這種依賴,他們稱之為「謙卑」,我總認為謙卑不等同於自卑,但這兩個詞彙常常被混淆。

我曾經聽一位牧師說,他們那一代的教徒謙卑到連買一台電扇都要先禱告,求神賜下靈感讓他在眾品牌中選出一台最好的。這令我感到相當的迷惑,它聽起來像是求神問卦,但我尋求神的目的不是為了占卜。又有一次應朋友邀約去參加華人教會的禮拜,在禮拜中有半小時專為教友祈禱賜福的時間,其中一位姐妹要考駕照,要求全體教友為她祈禱,她跪在會場當中,周圍的人都為她按手禱告,踫觸不到她的,就在外圍呼求,就為這事,全體禱告了20分鐘,這真是令我震驚的場面,我並不否定集體祈禱的效能,只是覺得考駕照只需花功夫學習就去考,第一次不過再去考第二次,這不是什麼需要集體祈禱的大事,我想到佛教徒朋友說的:「有拜有保庇。」  

禮拜結束後,散場前許多教友圍著牧師和牧師娘求問一些生活瑣事,這令我更加詫異,牧師夫婦自美國遠道而來,只是主持一次禮拜,他們對信徒的家庭情況一無所知,可是信徒似乎將他們當作無所不知的神的使者,可以解決自己所有的私人問題。這種心理依賴郤被視為謙卑求教的表現,如果你質疑"一個人放棄自主,凡事求問是否妥當?",教友會說你「犯了驕傲的罪,在神面前不夠謙卑」。

這些經驗使我恍然,信仰同一宗教的人群,各自擁有不同的信仰內容。有些極端依賴的人格,可能由於長期的沮喪而自覺渺小、微不足道,他們委身在一個團體裏,不是想在信仰中求得內在的力量,而是想倚賴一座靠山,只要遵循某些教規和儀式,由他人來規範自己的言行,他就覺得安全,畢竟只聽命而不必自我負責比較輕鬆。正是這種依賴性格,容易被以操縱圖利為目的的組織所吸引。

據說有一些假藉祕教形式發展的營利機構, 以靈修為名, 開發龐大的消費群。只要有人聲稱可以傳授某種特異功能或消災避邪法,就會有人願意嘗試, 這是一項交易, 與信仰無關,但尋道者趨之若鶩, 這現象並不奇怪, 因為擁有特異功能或消災避邪之術合乎他們內心的需要, 一個願打, 一個願挨。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瑪妮 的頭像
    瑪妮

    法蘭德斯的客廳

    瑪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1) 人氣()